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348篇
  免费   1172篇
  国内免费   507篇
教育   20443篇
科学研究   5089篇
各国文化   203篇
体育   1938篇
综合类   1576篇
文化理论   39篇
信息传播   4739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413篇
  2021年   591篇
  2020年   836篇
  2019年   754篇
  2018年   532篇
  2017年   608篇
  2016年   766篇
  2015年   804篇
  2014年   1559篇
  2013年   2419篇
  2012年   2291篇
  2011年   2492篇
  2010年   1729篇
  2009年   1701篇
  2008年   2070篇
  2007年   2481篇
  2006年   2311篇
  2005年   1947篇
  2004年   1779篇
  2003年   1590篇
  2002年   1208篇
  2001年   1037篇
  2000年   576篇
  1999年   245篇
  1998年   173篇
  1997年   176篇
  1996年   109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7年   8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60篇
  1983年   45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39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5篇
  1978年   37篇
  1977年   23篇
  1976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Role-play simulations have become commonly used active learning methods to teach about complex, dynamic political processes. However, an understanding of why there is variation in student learning during such simulations is lacking.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 self-efficacy in negotiating over the period of one simulation. We investigate to what extent self-efficacy development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This study further contributes to the field by including perceived student cohesiveness as a social aspect of the simulation. Data from 84 participants were collected during a four-day Model United Nations (MUN) simulation. Self-efficacy in negotiating was measured using 12 measurement times, and the data analysed using multilevel growth modelling. Results show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linear increase in self-efficacy in negotiating over the period of the simulation. Compared to the time factor,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explain variation in self-efficacy development to a larger extent, of which perceived student cohesiveness contributes the most.  相似文献   
102.
103.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小学科学早已被学校当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思维以及动手能力的一门课程。尤其是把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起来,既能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内容更加丰富、充实,也能改变传统小学科学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新时代小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获得。《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以科学探究精神为核心的核心素养。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持续关注基础科学知识的讲解和传授,也需要通过基础理论引导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意识,引导他们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能够认真思考,提高实践能力。本文就以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科学核心素养为基础性内容,进一步探讨培养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05.
通过对2020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转载论文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文章来源较为广泛,在被全文转载的文章中,其源报刊所占篇目较多的依次为《课程·教材·教法》《教育发展研究》《教育科学研究》。从第一作者所属单位性质来看,高校仍然处于绝对主体地位。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疫情下的在线教育研究、教研转型、综合素质评价、教师培训专业化、学生学业负担与精准减负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6.
科研训练是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四川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本科生对科研训练的认识及参与程度,探讨参与科研训练对本科生综合素质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指出本科生参与科研训练存在的问题,提出在科研训练的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科研训练对象的确定、科研训练的选题、科研训练时间的安排和过程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7.
课程思政是一种新兴的育人模式,是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专业课程,促使专业教学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了给理工科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提供纲要性的指导,本文详细阐明了在理工科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提出了具体的课程思政教学策略和教学要点,也对开展理工科课程思政教学所需要的教师素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本文可望为理工科的课程思政教学提供较为全面的理论支持,有助于培养德才兼备、专业精湛的新时代学子。  相似文献   
108.
思维的批判性是人的思维方式的一项重要品质,它在人类自由的精神生产中形成了思想文化的批判传统,并不断拓展运用领域,提升批判水平。批判性思维这一称谓涵盖了包括思维的批判性在内的众多思维品质,"评判准则+思维方式"构成了现实的批判性思维活动,不同领域的批判有各自不同的批判逻辑。批判性思维教育是训练人的思维方式、培养人的思维品质的教育。大学开展批判性思维教育,要为培养思维的批判性品质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处理好批判性思维教育与价值观教育的关系,加强关于批判性思维的逻辑研究。  相似文献   
109.
探究素养发展的教学认识论,旨在澄明知识与素养的关系及其转化的认识论原理与教学机制。素养作为道德性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这一学习结果基于知识并超越知识,诉求于学习者能够在复杂情境中开展道德性的知识迁移与运用。可见,实践性是素养的本质特征,内蕴知与行、理智与德性统一的认识论意义。这一本质特征诉求于教学认识论应处理好“学”与“用”的一体化关系。传统教学认识论虽然一贯倡导“学以致用”,但由于理性主义知识观的钳制,在处理知与行、“学”与“用”的关系问题上深陷先后论、工具论、机械论等二元论困境。二元论的症结不仅割裂了“学”与“用”内在的一体性,而且难以确保学习者所获学习结果的实践性。“用以致学”通过调整“学”与“用”的位次关系,旨在重估行动、实践的认识论意义,进而更好地促进“学以致用”。“用以致学”作为实践取向的教学认识论不仅勾勒出化知识为素养的教学机理,同时还体现了现代认识论研究实践转向的趋势、学习科学的最新进展以及中国文化内蕴的力行认识论传统等依据。  相似文献   
110.
蔡元培的学术观在民国早期发生了重要转变,这一转变通过北京大学改革,促使北大从旧式学堂转向现代大学。对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提出之改革方案的分析发现,相比民初,蔡元培扩大了"学"的范围,并调整了"学"的内在关系。这一变化实质上是"学"的本质由近代分科之学到现代科学之学的转变。蔡元培的学术观转变顺应了民初科学观的转变,渗透于北京大学改革方案,促使北大进行了一系列反映新科学观的学术建制改革。新建立的学术建制匹配于现代学术,推动北大迈向现代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